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

在线委托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我要委托

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报名开启

新闻公告

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即将出台,再获各界热评2024-3-25

一、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获得欧洲议会高票通过,即将颁布3月13日,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46票反对和49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IntelligenceAct)。历时三年,经过成员国与欧盟理事会、欧盟议会等欧盟层面机构的多次磋商、讨论,面临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科技巨头企业的担忧与疑虑,欧盟人工智能监管立法终于迎来重大进展。法案追求科技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着眼于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推动AI技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确保AI系统的开发、部署和使用过程中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增强消费者和公民对AI技术的信任。接下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还将进行条款勘误,预计在4月交由欧盟理事会批准以使得《人工智能法案》正式成为欧盟法律。它将在官方公报上公布20天后生效,并在生效24个月后完全适用,但以下情况除外:禁止违禁行为(生效后6个月);业务守则(生效后9个月);包括治理在内的通用人工智能规则(生效后12个月);以及高风险系统的义务(生效后36个月)。二、政界、科技企业和公民团体对《人工智能法案》褒贬不一1.政界人士普遍看好,认为将起到示范作用欧盟的立法者对最后各方达成一致的法案非常满意。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Breton)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写道:“欧洲现在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标准制定者。”欧洲议会主席罗伯塔·梅索拉(RobertaMetsola)也称该法案具有开创性,将促进创新,同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这也将成为我们立法的一部分。”她在社交媒体帖子中写道。罗马尼亚自由派政客德拉戈斯·图多拉切告诉BBC,“《人工智能法案》将人工智能的未来推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即人类掌控技术,技术帮助人类探索新发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释放人类潜能。”图多拉切还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法案》不是终点,而是围绕技术建立新治理模式的起点。”西班牙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大臣卡梅·阿蒂加斯(CarmeArtigas)称这是“历史性的成就和迈向未来的重要里程碑”,并称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成功保持了极其微妙的平衡:在整个欧洲促进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应用,同时充分尊重我们的公民权利。”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vonderLeyen)也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人工智能法案将欧盟的价值观代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她同时还称已经有上百家公司愿意在法案正式生效前自愿遵守这一法律,并欢迎更多的科技企业加入。2.科技企业和公民团体更多持否定态度《金融时报》报道,对目前这份《人工智能法案》,科技团体和公民权利团体均不认为其达到了他们各自认为满意的“微妙的平衡”:前者认为这份法案太过严苛,后者则觉得这份法案仍有较大漏洞。欧洲大陆科技行业的意见领袖塞西莉亚·博内菲尔德-达尔(CeciliaBonefeld-Dahl)认为这份法案用来防范人工智能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太大,“新的监管要求会让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来雇佣律师而非AI工程师,以达到合规目的。”美联社报道,欧洲的公民权利团体对AI生物信息识别在执法权上的豁免表示担忧,同时认为法案对在边境和移民管理中的AI应用也缺乏应有的管理。除了对法律文本本身的质疑之外,这份法案最终的执行情况也受到了质疑。《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指出,由于法案的执行要求27个成员国的努力,考虑到这需要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增加这方面的预算,其执行情况可能堪忧。此前欧盟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隐私立法便因为缺乏有力的执行而饱受诟病。针对欧盟议会出台的这部历史性法案,美国科技公司反应不一。亚马逊方面表示:“我们致力于与欧盟和业界合作,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靠和负责任的发展。”该公司正在推出AI聊天机器人助手。Meta公司则警告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扼杀创新的措施。Meta欧盟事务主管MarcoPancini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忽视人工智能在促进欧洲创新和促进竞争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开放是关键。参考文献:[1]EuropeanParliament.ArtificialIntelligenceAct:MEPsadoptlandmarklaw[EB/OL].(2024-03-13).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40308IPR19015/artificial-intelligence-act-meps-adopt-landmark-law.[2]KarenGilchrist,RuxandraIordache.World’sfirstmajoracttoregulateAIpassedbyEuropeanlawmakers[EB/OL].(2024-03-13).https://www.cnbc.com/2024/03/13/european-lawmakers-endorse-worlds-first-major-act-to-regulate-ai.html.[3]ShionaMcCallum,LivMcMahon,TomSingleton.MEPsapproveworld'sfirstcomprehensiveAIlaw[EB/OL].(2024-03-13).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8546450.[4]LeydelaInteligenciaArtificial-IA[EB/OL].[2024-03-22].https://asosec.co/ley-de-la-inteligencia-artificial-ia/.[5]StatementbyPresidentvonderLeyenonthepoliticalagreementontheEUAIAct[EB/OL].[2024-03-22].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statement_23_6474.[6]JavierEspinoza.EUagreeslandmarkrulesonartificialintelligence[EB/OL].[2024-03-22].https://www.ft.com/content/d5bec462-d948-4437-aab1-e6505031a303.[7]KELVINCHAN.Europereachesadealontheworld’sfirstcomprehensiveAIrules[EB/OL].[2024-03-22].https://apnews.com/article/ai-act-europe-regulation-59466a4d8fd3597b04542ef25831322c.[8]AdamSatariano.E.U.AgreesonLandmarkArtificialIntelligenceRules[EB/OL].[2024-03-22].https://www.nytimes.com/2023/12/08/technology/eu-ai-act-regulation.html.[9]EuropeonestepawayfromlandmarkAIrulesafterlawmakers'[EB/OL].(2024-03-13).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world/europe/europe-one-step-away-from-landmark-ai-rules-after-lawmakers-vote/articleshow/108479884.cms.

STM协会发布研究和出版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2023-9-25

2023年4月,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cientific,TechnicalandMedicalPublishers,STM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STMTrends2027)。每年STM协会都会发布国际科技出版趋势报告,通过绘制主题图像来捕捉研究和出版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今年的趋势报告是经过两年封锁之后的首次线下召集专家来讨论,来自STEC委员会和未来实验室和来自创新、科技、策略、业务发展、平台及资讯科技领域的专家形成专家讨论小组,利用德尔菲法,对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影响STM出版行业的技术驱动趋势,即推进可信研究的关键机会和快速创新可能带来的威胁,进行技术预测,并用信息图将预测内容进行展示。今年《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的主题是“升级”,基于美国的游戏“ChutesandLadders”或世界各地的“SnakesandLadders”的概念。《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7》不仅是信息图,更是可以实际动手玩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掷骰子在棋盘上向上移动,如果玩家遇到梯子,他们就会得到提升;如果他们遇到蛇,他们就从板上滑下来。在STM版本的游戏中,梯子被标记为出版业的机会,蛇被标记为威胁。基于这款游戏的理念专注于出版商面临挑战和潜在回报的6个关键领域,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数字身份(DigitalIdentity)、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开放研究(OpenResearch)、协作(Collaboration)和研究诚信(ResearchandIntegrity)这些领域在未来3至5年对学术交流具有极大的影响,每个关键领域都存在自己的优势与挑战、机会与威胁。围绕着促进学术交流的6个核心项目,游戏中的活动可以为玩家提供获得奖励或惩罚的机会,以推动可信的研究。来源:https://www.stm-assoc.org/trends2027/.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提供了从海量数据或文本语料库中开发假设或识别模式的重大机会。它甚至可以提供工具来加速研究进程,或支持将想法转化为文本。然而,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也带来了挑战,即如何从自动生成的文本中检测作者的原创性。数字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关的趋势,检查访问内容或服务对象的真实性、确认作者的身份,以及验证学术活动者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出版商都不会愿意出版一篇不存在或未参与项目的作者写的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隐私和读者匿名性同样重要。组织机构可能会遭受黑客攻击,用户可能会受到数字监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正渐渐地融入到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支持着重视所有科学过程相关人员和影响人员福祉的生态系统。这包括来自少数族裔群体的参与、包容性以及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概述的全球问题的认识。它影响到出版商如何开展工作,如编辑委员会的多样性和对新职业工作者的支持。开放研究开放研究和开放科学对于科学产出的可复制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分享性、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都是重要的元素。基于FAIR原则,理想情况下,产出将更容易进行验证、重复使用,建立信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版本记录的混淆可能会导致不同版本的混淆,“爆款文章”的各种关联元素可能会变得难以管理。协作在许多情况下,协作至关重要,因为科学交流过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该过程需要反映如何支持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寻求实现这些目标。没有一系列合作伙伴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难进行或成功实施。我们社区中有许多努力和组织支持协作,如NISO、Crossref、SNSI和文章共享框架。研究诚信这些趋势中的每个关键领域都协同工作,以支持研究的完整性——这是推动科学可信度的因素。各利益相关方都希望避免虚假论文、论文工厂和操纵产出的陷阱。出版商力争做到透明化撤稿和同行评审。通过COPE等组织参与推进伦理学工作也可以支持推进研究诚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都可以成为诚信研究的监护人。出版过程一直依赖于技术,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其对技术意识的需求也在增长。对于出版商来说,管理技术风险、变化和良好的编辑判断力同样重要。因此,STM协会每年发布的趋势成为有用的工具,让出版商掌握技术变化的方向和潜在影响。今年蛇梯游戏的理念,在不同时期被解释和用作教导善行与坏事的影响的工具,这也适用于当代技术的理解。今天,学术交流的工具和方法如人工智能、预印本存储库和开放获取出版,可以来加速知识传播和加速发现。同样,这些工具也可以用于不那么高尚的目的,比如骗取作者的版面费、伪造成果。因此,技术和技术解决方案只是实现结果的一方面,必须注意这些技术所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同样的技术被用来实现值得称赞的目标,其结果可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变革性的。理想情况下,每个人都将专注于研究诚信的共同目标。参考文献:[1].STM.TheSTMTrends2027[EB/OL].[2023-04-28].https://www.stm-assoc.org/trends2027/.[2].TODDACARPENTER.ASeriousGameforScholarlyPublishers:TheSTMTrends2027HelpsPublishersLevelUp[EB/OL].[2023-04-28].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3/04/28/the-stm-association-released-its/.[3]HamishJohnston.SnakesandLaddersinspiredbythefutureofpublishing,‘plasmonictongue’hasatasteformaplesyrup[EB/OL].[2023-06-16].https://physicsworld.com/a/snakes-and-ladders-inspired-by-the-future-of-publishing-plasmonic-tongue-has-a-taste-for-maple-syrup/.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文评判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力2024-3-26

2024年3月11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力如何?》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微机电系统(MEMS)和视觉识别等硬件和软件的进步,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多功能。因此,它们很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和行业,包括制造、物流、酒店、医疗保健、建筑和许多其他领域,并为扭转当前全球生产力放缓的局面带来巨大希望。展望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涉及成型、制造或移动实物的大多数领域。此外,人形机器人可能会被用来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报告认为,虽然美国发明了机器人技术,但现在却失去领先地位,领先的机器人生产商位于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国正在积极追赶。无论是生产量还是使用量,中国均领先世界。2022年中国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机器人安装量的52%,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排名世界第五位(图1),高于美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392台,排名世界第十位)。就机器人实际采用率占各国预期采用率的比例看,中国领先于世界,其机器人采用率是预期的12.5倍(见图2)。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这也有利于机器人的采用,因为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购买者。考虑到美国的制造业工资水平,美国的机器人采用率仅为预期的70%。图12022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排名前20国家/地区图22022年实际机器人采用率占预期机器人采用率的比例排名前20国家/地区但是中国机器人企业是否创新并达到与世界领先企业相同的质量水平呢?报告从三个角度来评估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创新。首先,从欧盟RD2000名单中的机器人公司中随机挑选4家中国机器人公司(科沃斯、石头科技、埃斯顿自动化和新松)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评估。其次,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全球专家进行采访并举行焦点小组圆桌会议。第三,评估机器人创新的全球数据,包括科学文章和专利。报告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有很多国产机器人公司,但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外国进口。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3400家机器人初创企业——不仅有工业机器人,还有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这些初创企业中有许多来自中国东莞以南的松山湖工业开发区,那里有数百家机器人公司,既有新创办的企业,也有已成立的企业。东莞的企业开发新技术产品的速度比硅谷或欧洲快5到10倍,而成本只有硅谷或欧洲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尽管国内产量不断增长,中国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进口国,这表明它仍然严重依赖外国技术。2019年,中国71%的新增机器人来自海外,包括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核心零部件由日本等企业主导。例如,中国企业仅占据谐波齿轮减速器市场的25%。事实上,中国的许多零部件依赖进口,进口零部件的成本仍然很高。2022年,中国机器人出口额仅占其进口额的36%。另一项研究着眼于工业机器人齿轮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三个关键上游系统。这三项关键投入几乎占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的70%。2020年,这些产品主要由外国公司制造,特别是日本、德国和瑞士。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国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是系统集成商,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工作。此外,在软件、集成系统开发和机器人即服务这两个方面,中国企业也比西方公司弱。2、4家中国机器人公司案例研究结果分析。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领域,美国企业iRobot均占据主导地位,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石头科技(吸尘器)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均不及iRobot,这表明中国产品在创新和质量方面落后于全球领先者;但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均有产品荣获多项国际创新奖项,特别是石头科技的核心技术人员均为曾就职于微软、华为、英特尔、ARM、诺基亚等科技公司的具有研发经验的专家,且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在逐年上升,具有追赶的实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埃斯顿自动化不论是企业营收、毛利率还是专利申请/授权均不及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而新松则有夸大其研发人员数量的嫌疑。3、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绝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是市场的追随者和复制者,缺乏创新能力,但也有少量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如大疆创新是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极智嘉和海柔创新是物料搬运领域的创新者;有专家认为,中国机器人产品质量普遍无法与西方最好的公司相媲美,但胜在价格便宜;还有专家表示,中国一定能够缩小差距,只是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4、中国在机器人专利方面世界领先但专利质量较低,创新产品相对也落后。2005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专利占全球专利总量的35%。相比之下,美国约占机器人专利总数的13%。其中,中国申请的机器人专利中有92%来自大学,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8%;相比之下,中国只有4%的机器人专利是由公司申请的,而美国这一比例为82%。尽管中国申请的机器人专利几乎是美国的三倍,但许多专利的质量较低。在创新产品方面,中国也显得落后。《机器人报告》出版物向全球最具创新性的50款机器人产品颁发了年度创新奖。2022年,只有3人来自中国,而35人来自美国;2023年,只有1个来自中国。主要参考文献:1、ITIF.HowInnovativeIsChinaintheRoboticsIndustry?https://www2.itif.org/2024-chinese-robotics-innovation.pdf2、IFR.GlobalRoboticsRace:Korea,SingaporeandGermanyintheLead.https://ifr.org/ifr-press-releases/news/global-robotics-race-korea-singapore-and-germany-in-the-lead

俄罗斯发布《欧亚经济一体化》信息报告2023-9-5

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EconomicUnion,EAEU)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023年8月6日,在俄罗斯担任欧亚经济联盟轮值主席国的框架内,俄罗斯联邦政府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分析中心、俄罗斯对外贸易研究院联合编写了《欧亚经济一体化》信息报告。该报告提供了欧亚一体化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反映了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贸易和社会经济指标,详细描述了联盟国家在海关监管问题、能源金融、交通物流、工业、技术监管等领域的一体化合作,并展望了2025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欧亚一体化项目发展历程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际,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1994年,通过了《独联体国家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倡议,同年6月,关于经济一体化的详细计划起草完成,并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欧亚联盟”(EurasianUnion)的提法;1995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签署关税同盟协议;1998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国家确立;1999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明确了各国建立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目标;200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ianEconomicCommunity),乌兹别克斯坦随后加入;201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正式运行;2011年,成立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区;2012年欧亚经济委员会作为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超国家监管机构开始运行;2014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标志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形成;2015年,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2020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古巴获得欧亚经济联盟观察员国地位。欧亚经济联盟的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包括:由国家元首组成的欧亚经济最高理事会;由各国政府首脑组成的政府间理事会;日常运营的执行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由政府部长们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由国际官员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各部门。其中,常设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包括数字化议程、国内市场的保护措施、对外贸易政策、互惠贸易服务和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自然垄断、劳动力迁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交通和运输、能源政策、工业和农业、竞争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贸易数据、动植物卫生检疫、技术监管、海关监管、关税和非关税监管。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贸易和社会经济指标俄罗斯政府在报告中指出,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多年来,其成员国的互惠贸易几乎翻了一番,贸易额已超过800亿美元。自2015年至2022年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互惠贸易增长了87%,从445亿美元增至833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贸易增长59%,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923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拥有覆盖1.94亿人口的市场以及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储藏,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矿产、木材等原材料产地。2022年欧亚经济联盟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气产量和矿物肥料产量居世界第二,小麦、马铃薯和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三。自联盟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3%(25984亿美元),农业生产增长了26%(1700亿美元),工业生产增长了16.9%(16392亿美元)。2022年,失业率创历史新低4%。该报告强调,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在植物油、粮食、猪肉、羊肉等方面已实现完全自给自足,计划到2023年底实现禽肉和鸡蛋的完全自给自足。一体化合作领域:成就与目标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欧亚经济一体化在多个经贸领域取得的合作成就,同时针对2025年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目标。(1)在海关/关税监管领域,联盟制定了统一的海关立法和关税。《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的施行,进一步统一了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海关管理,为企业进出口贸易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欧亚经济联盟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商品原产地名称协定》有助于在联盟市场推出更多的“欧亚品牌”商品;货物可以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市场流通,无需报关以及不受海关、交通、检疫等管制。联盟在海关监管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数字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文档电子化;在各海关机构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第三国授权国家机构之间实现信息互动;在海关监管工作中大规模使用电子导航封条;协调统一欧亚经济联盟的海关管理技术,包括应用风险管理系统等。(2)在技术监管领域,联盟通过了52项欧亚技术法规,这些法规覆盖了85%的欧亚经济联盟内流通产品:产品流通中使用统一标识的标签;评估合格证书在所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自动获得承认;制定了国家监督遵守欧亚经济联盟技术条例要求的一般方法;对于已发放的产品合格证书以及欧盟成员国评定合格机构实行统一登记管理。联盟技术监管的目标是在技术评估程序中坚持实施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违反技术条例问题实行统一立法;推进《数字技术规范》项目;逐步实现合格证书的电子化(取代纸质文件)。(3)在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畜牧产品的互惠贸易增长了58.7%,在2021年达到70亿美元。联盟建立了统一监管,发布了动植物卫生检疫的产品清单和货物要求,以及边境和海关实施动植物检疫措施的规定;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在动植物检疫领域实现了文件互认。联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国家信息系统整合,促进植物检疫和动物产品的可追溯性;在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实现文档电子化。(4)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中,联盟自2015年到2021年的药品互惠贸易增长了2.5倍,贸易总额达到8.3亿美元。联盟正在转向药品和医疗器械共同市场,统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规则已获通过,有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超国家标准开始实行;正在分阶段实现根据欧亚经济联盟规则进行药品注册;通过了“到2024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增加具有战略意义的医药产品和药物供应措施”计划,并编制了相应产品的建议清单。联盟在医药领域的目标是实现与第三国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文件互认;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的数字化流程。(5)在统一服务市场领域,60%的服务业(贸易、广告、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和维修、旅行社服务、维修、家政服务等)已经转向统一服务市场制度,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互惠服务贸易总额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6%,达到88950亿美元。根据规定在一个国家获得的许可证和资格证书在其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也可以得到承认;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服务业从业者提供最惠待遇。联盟的目标是制定统一规则来监管新型服务,包括数字领域的服务,并且扩大统一服务市场。(6)在共同的金融市场领域,联盟各国正在发展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互惠贸易的支付和结算,并扩大本国支付系统的使用范围。本国货币在共同结算中所占份额从2015年的69.7%上升至2022年的81.5%。联盟已经实现了金融市场的统一监管;制定实施《到2025年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共同金融市场的构想》;正在进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服务部门的立法协调工作;形成共同的证券交易空间,促进市场参与者自由地进行证券和金融商品交易;成立了欧亚再保险公司,为出口信贷和投资进行再保险,以应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与第三国的商业和政治风险。金融市场的目标是从2025年起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的共同金融市场;建立欧亚地区的评级机构;通过标准化许可证的实施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的许可证互认。(7)在能源领域,联盟完全可以为各国提供所有关键能源资源——天然气、石油、石油产品和电力,并在每年商定的平衡框架内进行免税交易。天然气的互惠贸易仍然是欧亚经济联盟能源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的322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341亿立方米(按实物计算);石油贸易增长稳健,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7%;石油产品的互惠贸易增长最为显著,从2015年到2021年增长了17.1%;电力贸易增长速度紧随其后,七年之间增长了9.8%。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启动天然气、石油和石油产品以及电力资源的共同市场。(8)在交通和物流领域,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长了12.4%,达到6.3万亿吨公里。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公路运输无需许可证;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铁路运输适用联盟内部运输价格;启动了“欧亚农业快线”联合项目(EurasianAgroexpress),以确保农产品的铁路运输和多式联运畅通无阻。该项目已扩展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仅2022年欧亚农业快线就向中国运送了18360个集装箱的农业货物。联盟在交通和物流领域的目标是实现货运单据电子化转型;制定航空运输服务的共同市场协定;制定和实施“欧亚运输走廊发展综合计划”。(9)在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领域,欧亚经济联盟的政府采购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经达到2100亿美元,国家级(城市级)采购的共同市场已经成熟,按照规定对于本国供应商和原产地货物实行国民待遇;联盟还有权监督跨境市场遵守一般竞争规则的情况。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公共采购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将采购程序转换为电子格式,促进国家电子系统在公共采购领域的互动;实现联盟成员国金融组织为参与公共采购而出具的银行担保互认。(10)在工业领域,欧亚经济联盟的工业化地图包括25个行业领域的158个实施项目,总金额达到2720亿美元。联盟实施协调一致的产业政策;欧亚工业产品注册机制已经建立,其信息用于确保本地化产品国家采购中各国准入的平等条件;在不损害欧亚生产商权利的基础上,确定了发放工业补贴的统一规则;绘制了欧亚经济联盟工业化地图,其中包括联盟各国正在实施的工业项目信息。联盟的工业目标是启动金融一体化合作项目(来自欧亚经济联盟预算)的超国家机制;促进欧盟成员国联合制造产品在第三国市场的推广;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科技合作,在实施合作项目中共享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先进研发成果。(11)在农业领域,已经开始实施统一的农业政策,在联盟成员国实开展统一育种工作,形成仓单流通系统;每年确定互市贸易指示性余额(粮食作物、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糖),并发布关键产品的出口管制协调措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欧亚经济联盟的粮食安全机制,协调建立欧亚粮食基金会。(12)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一体化进程成果显著。联盟成员国公民无需工作许可就可以平等就业,并且在就业国享有养老金、医疗和社会保险等福利。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目标,联盟成员国将对最紧缺工作岗位形成趋于一致的职业要求;加快实现联盟成员国的学位学历互认。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联邦是联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国。根据信息报告中的数据,2022年,约有170万人从其他四个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前往俄罗斯工作,与2021年的劳动力迁移人数持平,其中一半以上的工人来自吉尔吉斯斯坦(100万人)。但在流向俄罗斯的劳动力迁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另外,大量俄罗斯公民在俄乌冲突以后离开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经济联盟的移民流向。根据亚美尼亚政府估计,2022年约有10万俄罗斯人移居该国,而从亚美尼亚移居俄罗斯的劳动力为30万人,也有相当数量的俄罗斯劳动力流向哈萨克斯坦。(13)在数字化议程领域,联盟的信息通信技术总规模从2015年发展到2021年增长了30%。在欧亚经济联盟信息一体化系统框架内,已经完成了发展信息交流体系的法律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联盟认证中心也投入运行,以确保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流通;欧亚开发银行成立的数字倡议基金会开发了“无新冠病毒旅行”和“在欧亚经济联盟工作”等移动应用程序;还有四个项目作为数字化议程的一部分正在实施,包括“无国界工作”统一搜索系统、数字化运输走廊的生态系统、工业合作、分包和技术转让的欧亚一体化网络以及数字化技术监管;一年一度举行的数字化论坛“数字阿拉木图”(DigitalAlmaty)。联盟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目标是在数字平台框架内实现国家和联盟信息系统一体化;签署关于数据流通的国际条约,以确立保护个人数据的联盟标准;建立跨国互信空间,以确保具有重要法律意义的G2G(政府到政府)和B2G(商家到政府)电子文件流通。(14)对于内部市场存在的阻碍,联盟建立了对于互惠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监测(限制)漏洞系统;欧亚经济委员会有权查明违反联盟法律的行为(障碍)并通知成员国必须消除这些障碍。迄今为止,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市场中所有先前确定壁垒的85%均已消除。联盟的目标是利用门户网站建立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实体在内部市场运作中面临的问题;逐步取消(考虑到既定的过渡期)联盟内部市场的限制。国际合作欧亚经济联盟的国际合作形式主要分布在四个维度。(1)合作备忘录:主要是与孟加拉国、希腊、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蒙古、阿联酋、秘鲁、新加坡、智利、上合组织、安第斯共同体、东盟、非盟、南方共同市场、独联体的行业研讨会、商业论坛等合作;(2)国际条约:与越南、塞尔维亚的自由贸易区合作,与中国、伊朗签署的贸易协定;(3)欧亚经济联盟观察员国:与古巴、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三国倡议、第三国协商等;(4)欧亚经济联盟的正式成员国: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五国之间的行动纲领、合作条约等。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报告中进一步制定了推动欧亚一体化进程的2025年发展战略,包括11个发展方向、332项实施机制、523项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措施。其中11个发展战略方向主要是:(1)经济发展,为定向援助建立灵活机制;(2)科技合作,整合激励各方力量;(3)数字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4)消费者权利,确保贸易商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5)共同合作项目,通过高效的管理和融资系统,创建和发展高效率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部门;(6)海关监管,完善关税监管;(7)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体系,确保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履行已达成的协议;(8)卫生、教育、旅游、体育,扩大这些领域的合作;(9)发展的障碍,完全取消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限制;(10)商品市场,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11)把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中心。参考文献[1]Евразийская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интеграция[R/OL].(2023-08-06)[2023-09-05].http://static.government.ru/media/files/4IPAqA7wIPXuhR6TLBdqEBjZoqkMOSK6.pdf.[2]Подготовлен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доклад«Евразийская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интеграция»[EB/OL].(2023-08-06)[2023-09-05].http://government.ru/news/49224/.[3]ОфициальнаяинформацияЕАЭС[EB/OL].(2023-09-01)[2023-09-05].http://www.eaeunion.org/#info.[4]ТрудоваямиграциявЕАЭСобрелавстречныйхарактер[EB/OL].(2023-08-08)[2023-09-05].https://www.kommersant.ru/doc/6148053.

脑卒中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2024-2-22

脑卒中是全球死亡率位列第二位的重大疾病,致残率高,并且近年来卒中发生和卒中死亡人数大幅度增加。脑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可占所有脑卒中发生总数的62.4%。患者通常存在运动、感觉、言语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以解决治疗时遇到的难题,达到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1、多肽抗氧化纳米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获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团队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率高、缺乏高效低毒治疗药物的难题,发明了一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其中的多肽能够靶向溶解血栓,MnO2纳米酶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催化活性,这两种酶的级联催化反应能够清除病灶区域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动物实验显示,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在有效溶栓的同时,还能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缓解了脑组织缺血部位的氧化应激,减少了纳米酶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毒副作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种新型纳米酶的设计理念是将两种多肽链混合自组装形成直径为15nm的纳米颗粒,其表面多肽包含靶向溶栓模块、凝血酶响应模块、血脑屏障穿越-脑缺血组织神经元靶向模块,并以内核的金属离子亲和肽为模板通过生物矿化合成MnO2纳米酶。结果表明,此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具有与天然酶相当的SOD(2100U/mg)和CAT(~300U/mg)催化活性。这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的工作原理是依次从外向内发挥靶向溶栓和清除ROS的功能。这种多肽抗氧化纳米酶在小鼠和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神经功能恢复,梗死体积减少超过9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应用的溶栓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神经保护药伊达拉奉(Eda)。这是由于多肽具有的多功能性的优势使纳米酶精准靶向脑卒中缺血组织,保证了生物安全性,同时,纳米尺度的治疗体系使纳米酶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级联类酶活性,克服了目前小分子药物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和严重毒副作用导致疗效有限的问题,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安全、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揭示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机制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具有丰富的再生和分化能力,近年来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热点。但移植到宿主中的NSC存活和分化率低,因此通过使用佐剂等手段,辅助NSC治疗脑卒中,提高治疗效果,是本领域的迫切需求。研究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小鼠模型,揭示了神经干细胞(NSC)联合NSC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阐明了外泌体通过所携带的miRNA调控下游靶基因,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移植NSC的存活和分化,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发现NSC与NSC分泌的外泌体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MCAO/R小鼠脑梗死情况,增加小鼠脑重,并且相比于NSC单独治疗组和外泌体单独治疗组,NSC与外泌体联合治疗可明显促进MCAO/R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联合治疗可显著减轻MCAO/R小鼠脑中神经元的凋亡,与NSC单独治疗组以及外泌体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更有效地促进神经重塑。研究进一步解析了外泌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外泌体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减轻A1型反应性星胶增殖,联合治疗组小鼠脑内MDA水平及Tnfa、Il1b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升高,表明外泌体减轻MCAO/R小鼠脑内炎性微环境,为NSC的定植和分化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另外,外泌体可以促进NSC在体内的分化和迁移。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外泌体携带的miRNA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促进NSC存活和分化。上述机制研究为外泌体在NSC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联合应用新思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NSC与外泌体联合治疗可以减少MCAO/R小鼠脑梗死面积和炎症反应,减轻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神经损伤,从而促进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外泌体携带的miRNA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脑类器官治疗在脑卒中的应用脑卒中发生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过程引起大脑神经元丢失,进一步导致人体运动和认知等功能障碍。以往的研究明确了干细胞移植疗法通过促进神经发生和替换丢失的神经元来减轻脑损伤的作用,但疗效有限。iPSCs衍生的脑类器官包括了神经祖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因此脑类器官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干细胞移植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将3D脑类器官移植到小鼠双侧额叶和顶叶皮质中均显示出较高的存活率并发生血管化,同时在移植的脑类器官中观察到神经元投射,其轴突可沿宿主皮质脊髓束延伸至周围大脑皮质、胼胝体和宿主纹状体。移植脑类器官的神经元不仅能够从宿主神经元接受突触传入并整合到宿主神经回路中,还可以接受来自宿主神经元的突触传出,从而形成双向突触连接。此外,移植部位的不同将影响脑类器官分化的结局,在梗死周围脑类器官主要由成熟和未成熟的谷氨酰胺能神经元组成,而在梗死核心的脑类器官细胞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脑类器官在梗死周围区和梗死核心的不同分化结果可能是由不同的炎症微环境引起。已经有临床前证据表明,脑类器官移植可以通过改善脑损伤并促进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将培养55d的脑类器官移植到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大鼠脑内,显著减少了脑梗死体积,并改善了神经运动功能,移植的脑类器官与宿主大脑之间建立广泛突触连接,证实脑类器官移植治疗脑卒中的潜在机制与增强神经发生、突触重建、轴突再生以及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此外,在移植组大鼠的海马CA1、CA2和CA3亚区观察到神经发生,可能有助于脑卒中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但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来源于内侧神经节隆起的中间神经元是调节神经回路和神经活动的主要抑制性神经元,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为主,脑卒中后GABA能中间神经元缺失可能导致感觉运动障碍。以上研究证明了脑类器官移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和潜在治疗机制。参考资料:[1]多肽抗氧化纳米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获进展[EB/OL].(2023.3.23).[2024.2.2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75ae6383301.html[2]eLife:董志强/魏君/熊南翔团队揭示神经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机制[EB/OL](2023.5.6).[2024.2.21].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8abe70334aa.html[3]天津医药,2024,52(1):38-43

德国立法破除官僚主义2024-3-27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德国对于企业的各种行政流程规范要求(包括企业依法必须提供、取得、通知或保存的一切文件)共计12265项之多,较2014年1月的10592项增加了15.8%。逐年增加的各种行政文书要求对企业营运成本造成了巨大负担。2018年初企业为此类行政程序支出的费用约为500亿欧元,2024年初增至665亿欧元。德国官僚行政程序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繁琐,导致工商组织和企业怨声载道。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令人头疼的繁杂文件情有可原——过去十年间,德国的法律法规数量大幅增加。来自联邦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1日,德国实施中的法律共计1671项,单项规范共计44216项;到2024年1月1日,两项数据分别增加至1792项和52155项。有专业人士指出,在德国建造一个风力发电涡轮机需要填写的文件多达一万九千页,过度的行政官僚主义是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联邦法务部长马尔科·布什曼认为:“废除官僚主义是一项不需要费用的经济扶持计划。”针对这一情况,由总理朔尔茨领导的德国政府承诺要减少该国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政府在3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上表决通过了第4次《官僚主义减免法案》,旨在简化市政当局、企业和民众需要应对的各种官僚主义程序。此举预计将每年节约9.44亿欧元的费用。法案的具体措辞包括:1.企业收据复印件和工资明细单等会计文件的保留期限将从10年缩短到8年,据德国司法部计算,仅此一项将为企业每年节约6.25亿欧元的租金和存储支出;2.入住酒店的德国游客将不再被强制进行书面登记,但外国游客仍需登记;3.在办理航班登机手续时可以使用数码护照;4.许多事务性流程中,书面形式要求被降级为文本形式,例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无需开会,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批准或拒绝股东决议。这是德国第四次努力废除官僚主义,不过有一些政商界人士认为政府做得还远远不够。德国司法部长称:“如果官僚主义有世界冠军,那肯定是德国,这就像是多年积累下的脂肪,不可能一夜之间消除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认为,政府此举“虽发出了正确信号,但远未达到预期”。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现在通过的法律是重要的一步。然而,为了实现显著改善,我们绝不能就此止步。该法律必须进一步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补充完善。”参考文献:[1]Bürokratieabbaugesetz:EinGesetzgegen„Bürokratie-Burnout“[EB/OL].[2024-03-14].https://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buerokratieabbaugesetz-ein-gesetz-gegen-buerokratie-burnout-19583897.html.[2]BuschmannwillBürokratieabbaugesetzMittwochinsKabinettbringen[EB/OL].[2024-03-11].https://www.wiwo.de/politik/deutschland/buerokratie-buschmann-will-buerokratieabbaugesetz-mittwoch-ins-kabinett-bringen/29700140.html.[3]DeutschlandistbürokratischeralsvorzehnJahren[EB/OL].[2024-02-27].https://www.n-tv.de/politik/Deutschland-ist-buerokratischer-als-vor-zehn-Jahren-article24765531.html.

上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2023-11-8

半导体材料已经历经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硅、锗元素等单质半导体材料,这一代半导体材料把人类带入了电子晶体管收音机时代;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二元/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比如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砷化镓铝(GaAsAl)、砷化镓磷化物(GaAsP)等,以上III-V族半导体的发展开辟了光电和微波应用;相比第一代与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指的是一类具有较大禁带宽度(禁带宽度2.2eV)的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氮化铝(AlN)、氧化锌(ZnO)等,其中,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具体来看,碳化硅是一种由硅和碳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在热、化学、机械方面都非常稳定。碳原子和硅原子不同的结合方式使得碳化硅拥有多种晶格结构,如4H、6H、3C等等。4H-碳化硅因为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能够提供较高的电流密度,常被用来做功率器件。氮化镓是一种极稳定的化合物,又是坚硬的高熔点材料,熔点约为1700℃,具有高电离度,在III-V族化合物中是最高的(0.5或0.43),其在大气压力下,晶体一般是六方纤锌矿结构。聚焦上海,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雄厚,起点较高,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综合水平高、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环境好的地区之一。张江科学城是上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最主要的研发、测试集聚地。临港新片区则成为上海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线落地的桥头堡,引进了华大、新昇、格科、闻泰、中微、寒武纪、地平线等4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制造、新型存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上海其他区域也吸引了部分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发展。如普陀区闻泰科技将打造5G终端产业园;宝山中科钢研碳化硅项目总部目标建设拥有国内外多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售与服务中心的企业集团。其中,天岳先进公司于2013年完全实现4英寸SiC导电型衬底量产,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6英寸导电型衬底小批量销售,但是国内SiC衬底单晶质量依然与国外存在差距,有单晶性能一致性差、成品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比如在良率与长晶速率方面,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衬底企业,根据天岳先进招股书显示,其2020年平均长晶周期为7天,2021年上半年晶棒良率50%,衬底良率75%,与国外先进厂商Cree、II-VI等在良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臻驱科技公司在第三代功率半导体领域,与日本罗姆半导体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完成了多款SiC模块的迭代开发,实现了从器件、电控到整车级别的仿真、测试和效率提升,预计SiC三代功率半导体将在未来2-4年实现大批量交付。忱芯科技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于SiC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高性能、定制化的SiC功率半导体模块产品,SiC核心功率部件系统级解决方案,以及晶圆级、器件级及应用级动态特性、静态特性、连续功率等全谱系SiC自动化测试系统。参考资料:东方财富.碳化硅衬底领导者,导电型衬底正发力[R].20230523潮电智库.臻驱完成6亿D轮融资,正向开发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SIC功率模块[R].202310

上海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及共享成效2024-3-22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大约有13万台。同时,我国对仪器设施资源开放共享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18年起,我国每年发布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级高校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参评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351小时,年均对外服务机时达到231小时。总体上看,参评单位开放共享意识显著增强,对外服务成效明显。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起步较早,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的省市之一。2007年8月1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地方性法规。此后上海市先后出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评估与奖励、信息报送、新购评议等几个方面的制度,政策推动下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构建体系日趋完善。一、上海市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概况2021年5月,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采用问卷形式调研上海市仪器设备共享情况,共收集到34家单位有效调研问卷反馈。基于调研问卷表,所有填报单位都有仪器共享意愿,绝大部分单位在仪器共享方面做出实际工作,其中18家单位配备专门的共享服务团队,超过半数的单位拥有20人以上的仪器操作和服务人员,为仪器开放共享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保障(见下表)。表上海市18家单位仪器共享团队建设情况单位名称团队名称及服务人数上海大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20人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线管理部,100人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超过20人上海季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30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公共实验室,2人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共服务平台,14人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测试服务中心,5人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17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市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人数不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5人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心仪器共享服务平台,52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仪器共享服务平台,40余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120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6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50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级中心,64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公共实验室,3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公共实验室,3人二、上海市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途径上海与北京、浙江、山东等省市在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上一致,推出“互联网+仪器检测服务+创新券”模式,鼓励研发企业使用创新券获得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同时,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主要是通过三种主要途径:(1)参加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自2004年7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按照《上海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本着“共建、共享、协作、服务”的基本原则,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主线,不断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满足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公共需求,为各类企业、高校和个人用户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目前,上海市有847家机构加入到上海市科委推行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入网仪器设备达到14904台,服务次数超过778万次,成为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基础性公共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院校自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目前,上海市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系统,向校内外发布大型仪器设备机组简介,提供预约使用服务。各高校加入校级开放共享系统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均占本校大型仪器设备总量的60%左右。也有部分高校建立了诸如分析测试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学校多学科共享的高端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向校内外开放。(3)利用科技部或中科院等上级单位的仪器管理平台。科技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是根据国务院于2014年12月发布的国发〔2014〕70号文件要求,由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的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该平台紧紧围绕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定位,现已具有信息集成、信息展示、在线服务、管理评价以及评估考核5大核心功能,可集中展示我国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相关信息,支持用户多维度检索、浏览查看及在线预约,并通过对服务数据的采集分析、可视化展示等方式支撑相关部门对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及考核。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是在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指导下建立的,已在中科院15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110余个研究所全面应用,上线大型仪器设备达到9000余台(套),价值超过120亿元,平台活跃用户超过4.2万人,其中院外人员约占10%。三、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高校院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复旦大学为推动仪器设备共享,打造“复旦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是集仪器展示、信息查询、预约使用、政策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集中管理学校各类大型科研仪器,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便捷的机时预约及送样服务通道。图1复旦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网站目前平台已集中管理学校近2000台大型科研仪器,仪器分布在高分子、物理、化学、材料、微电子、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类脑、人类表型组等多个学科院系平台,能够提供多种分析、检测等服务,助力于校内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通过高精尖仪器的充分利用,学校也借此培训出多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为用户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技术支撑。图2平台仪器设施情况及预约复旦大学制定了《复旦大学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办法(校通字〔2021〕39号)》,明确各单位职责和收费管理情况。同时,复旦大学还推出上海医学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平台的仪器资源完善平台的服务管理,由平台专业技术老师进行上机操作演示和服务介绍。四、上海市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成效通过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对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所拥有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共享使用情况的评估数据表明:自2020年至2022年,上海市位列评估结果前列。2020年上海共有26家单位参与考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7家单位喜获优秀;2021年上海共有27家单位参与考核,优良数量、参评数量仅次北京。“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7家单位获得优秀、其余单位分获良好与合格,且无一家单位差评;2022年上海共有27家单位参与考核,参评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北京。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等4家单位喜获优秀。前三家在国家考核中已多次获得优秀。连续三年国家级考核结果显示,上海市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方面所做工作扎实有效,总体情况稳中向好,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持续提升,共享服务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日益显现,充分发挥了上海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方面的示范引领效应。主要参考资料:1.上海市府相关政策.2.于伟东,张力,邓言博等.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DOI:10.19927/j.

全球能源发展:最新评估与预测(2)2023-11-30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投资增长了近两倍,但增速在2022年有所放缓,且大部分增长都集中在发达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能源转型中所需的资金总额也要大得多,其中包括对电网、输电线、储存设施和能源效率的投资。有鉴于此,为积极响应全球净零减排的倡议,推动传统能源朝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转型,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内部拓展“朋友圈”的方式,携手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机制。金砖国家扩容有望进一步促进全球能源合作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宣布扩员,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获邀加入。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成员数量由5个增至11个。目前,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的37.8%和49.9%。沙特、阿联酋和伊朗等传统油气生产国的加入,将增强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并对能源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新成员国无疑将使能源资源的分布更丰富多元化。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的扩容也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清洁化升级。新成员国不仅将带来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机会,也将推动清洁和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发展。此外,金砖国家扩容还有助于巩固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的能源伙伴关系。金砖国家可基于高度互补的能源供需关系,以及较稳健协调的相近能源转型节奏,结成更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沿途能源优化配置国际能源署指出,中国在全球能源趋势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以及清洁能源部署增长,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过去十年,中国是煤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当前中国经济正临近拐点,水泥和钢铁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需求将下降。中国的能源总需求将在203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清洁能源的强劲扩张将促使化石能源需求和排放进一步下降。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能源合作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中国先后与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搭建了多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通过与周边国家实现电力联网,更大范围地促进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参考文献:1、WorldEnergyOutlook2023[R],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3.10.242、Triplingrenewablepoweranddoublingenergyefficiencyby2030:Crucialstepstowards1.5°C[R],InternationalRenewableEnergyAgency等多家机构,2023.10.303、PathwaytoNetZeroEmissionsreport,DetNorskeVeritas,2023.11.104、金砖国家扩容给全球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N],中国石油报,2023.10.105、准确把握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经济形式报告网,2023.11.07

新加坡力争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2024-3-27

在2024年3月举行的“财政供应委员会”辩论期间,新加坡文化、社区和青年部(MCCY)公布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就包括新设大型体育活动基金,力争打造国际赛事中心。一、2023年新加坡举办的国际赛事大幅增加实际上,新加坡于2023年已经举办了为数众多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包括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周、职业铁人三项赛(PTO)亚洲公开赛、国际篮联3对3亚洲杯、世界乒乓球新加坡大满贯赛、汇丰银行新加坡七人橄榄球赛和一级方程式新加坡大奖赛等颇具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据统计,2023年新加坡举办体育、娱乐活动的天数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显著增长了30%。在此良好势头之下,新加坡将引入更多世界级体育赛事在新加坡举办,进一步巩固新加坡作为高端国际体育赛事首选目的地的声誉。二、设立基金,未来4年将投入1.65亿新加坡元新加坡政府未来四年将拨出1.65亿新加坡元(约合8.85亿元人民币)设立大型体育活动基金(MajorSportsEventFund,MSEF),争取在本地主办更多国际体育赛事。新加坡政府认为,设立该基金将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包括:1.更多的新加坡人可以在新加坡享受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这些赛事也能激励更多的新加坡人参与体育运动。2.新加坡队运动员将有更多机会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新加坡官员也将有更多机会向同行学习。新加坡人民也将有更多机会为新加坡队加油,增强民族自豪感。3.更多的赛事也支持体育官员和当地企业提高体育运动和举办此类大型赛事的能力。三、新加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优势综合体育产业咨询与营销公司“橙光线”以及《联合早报》的报道,可以从多个方面总结新加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优势。1.从举办体育赛事所需的基础条件来看,过往举办世界级赛事的高效政府表现和丰富经验、高质量的体育基础设施以及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目的地体验等是新加坡的优势。2.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具有很强的营销光环,有利于体育赛事的商业化。3.从体育赛事的创新来看,新加坡拥有举办下一代科技驱动型体育赛事(如电竞赛事)的雄心,同时也致力于传统体育形式的创新(如3对3篮球赛),以及赛事形式创新(如F1赛车第一次夜间比赛、亚洲第一个街头赛道等)。4.环境可持续性是新加坡寻求创新的另一个领域,包括活动时间短、碳补偿、广泛使用公共交通和地理足迹少等特点。此外,语言和食物的多样性、标志性的城市景观等,也成为新加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优势。四、国际体育赛事为新加坡带来溢出效应除了在体育和竞技领域,国际体育赛事能够为新加坡的其他领域发展带来溢出效应。“狮城新闻”从国际形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了国际体育赛事能够为新加坡带来的益处。1.提升国际形象和知名度(1)增强国际认可。通过举办国际体育和文化娱乐赛事,新加坡在全球舞台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得到提升。这些活动吸引国际媒体的关注,为新加坡带来正面的国际曝光。(2)树立城市品牌。成功举办赛事有助于新加坡塑造和强化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品牌形象。这种形象对于吸引国际游客、投资者和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促进经济发展(1)促进旅游业。国际赛事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到访,他们的消费活动为旅游、酒店、餐饮和零售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2)创造就业机会。赛事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包括赛事组织、安保、接待、市场推广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临时和长期的就业机会。3.鼓励基础设施发展为了满足国际赛事的需求,可能需要建设或升级体育设施、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这些改善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4.推动文化交流(1)激发创新和创意。赛事的举办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意策划,从赛事组织到市场营销,激励了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2)文化传播。国际赛事带来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和观众,为新加坡提供了展示本地文化并从中学习其他文化的机会,增进了文化理解和尊重。参考文献1.ActiveSGCircle.https://www.activesgcircle.gov.sg/cos/2024#tab12.theStraitsTimes.$165millionMajorSportsEventFundtoenhanceSingapore’sstatusaspremiereventshub[EB/OL].(2024-3-7)[2024-3-25].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politics/165-million-major-sports-event-fund-to-enhance-singapore-s-status-as-premier-events-hub.3.橙光线.新加坡的秘诀:如何持续成为世界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EB/OL].(2023-9-11)[2024-3-25].https://www.cgxmanagement.com/%E6%A1%88%E4%BE%8B%E6%96%B0%E5%8A%A0%E5%9D%A1%E7%9A%84%E7%A7%98%E8%AF%80%EF%BC%9A%E5%A6%82%E4%BD%95%E6%8C%81%E7%BB%AD%E6%88%90%E4%B8%BA%E4%B8%96%E7%95%8C%E7%BA%A7%E4%BD%93%E8%82%B2%E8%B5%9B%E4%BA%8B/.4.联合早报.$165millionMajorSportsEventFundtoenhanceSingapore’sstatusaspremiereventshub[EB/OL].(2024-3-7)[2024-3-25].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politics/165-million-major-sports-event-fund-to-enhance-singapore-s-status-as-premier-events-hub.

欧盟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3-11-27

欧盟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vonderLeyen)在2023年9月13日的国情咨文中已宣布这一消息,她表示,“全球市场充斥着廉价的电动汽车”,由于“巨额的国家补贴”,这些电动汽车的价格“被人为压低”。此次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在于,当前欧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数量激增,已超过中国的其他出口市场。由于涉及公司数量较多,欧盟委员会采取抽样方式确定最终调查目标。2023年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选择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作为调查目标公司。如果反补贴调查得到证实,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以抵消国家补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背景欧盟反补贴措施旨在抵消国际贸易扭曲,是欧盟三类贸易保护工具之一,另两类贸易保护工具分别是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调查旨在确定是否有证据表明,非欧盟国家向出口到欧盟的某些产品所在的行业提供补贴,由于欧盟严格的国家补贴规则,这些非欧盟国家的补贴对生产类似产品但未受益于此类补贴的欧盟产业已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由于反补贴调查是针对国家的行为,具有政治敏感性,欧盟使用它的频率低于针对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截至2022年底,欧盟实施中的反补贴措施有21项,而反倾销措施有117项。在长达9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欧盟委员会可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13个月后可征收为期5年的最终反补贴关税。一旦审查证明损害持续存在,可延长类似期限。欧盟成员国可根据特定多数票阻止最终关税的实施。欧盟针对中国启动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此次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中国BEV出口商的竞争优势是真实的还是人为的,并且还要确定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是否对新兴的欧盟电动汽车产业扩张造成了损害或威胁。调查表明,近期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激增,其价格比欧盟同类产品低20%。低价电动汽车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上激烈的价格战有关,这可能反映了中国电池过剩,以及不断加剧的电动汽车产能过剩。据安联估计,到2030年,由于中国的竞争,欧盟汽车产业的年净利润潜在损失将超过70亿欧元。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近期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在欧盟的销售份额从不到1%跃升至8%,预计这一份额到2025年可能飙升至15%。各种信息来源表明,西方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由于芯片短缺造成),而中国车企比亚迪和吉利的份额则呈上升趋势。此外,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电动汽车贸易正变得日益不对称,这勾起了人们对十多年前中国廉价太阳能电池板充斥欧盟市场的回忆,欧盟迫切希望避免欧盟电动汽车产业遭遇类似命运。欧盟反补贴调查或将重塑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无论欧盟反补贴调查结果如何,都会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调查认定中国企业将被征收额外的反补贴关税,该关税将持续至少五年,欧盟进口商或将因关税成本的影响而选择停止与此类中国企业的贸易,中国企业也可能不得不退出原有的欧洲市场。如果调查没有向中国企业征收额外的反补贴关税,或者相关企业不在调查范围内,此类企业仍将考虑对全球供应链进行审查(或考虑重组的可能性),以降低未来发生类似调查的风险。参考文献:1、EuropeanParliament.EUanti-subsidyprobeintoelectricvehicleimportsfromChina[EB/OL].(2023.10.4).https://www.europarl.europa.eu/thinktank/en/document/EPRS_ATA(2023)754553.2、Deloitte.EUbeginsanti-subsidyinvestigationonChina'snewbatteryelectricvehicles[EB/OL].(2023.10.6).https://www2.deloitte.com/cn/en/pages/tax/articles/eu-anti-subsidy-investigation-on-chinas-new-battery-electric-vehicles.html.

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三)2023-11-29

《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的第一部分对WebofScience、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EBSCO和约翰威立这5大国际头部数据库和出版商的OA资源进行了介绍,《全球开放获取资源现状和趋势》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7个知名的OA平台的资源收录情况进行介绍。综合前文的介绍,本文对当前的OA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1、各个商用数据库或供应商均提供开放获取内容上述各个商用数据库或者出版商均有推出开放获取的内容。WOS提供超过1200万篇免费阅读文章;Elsevier旗下的SicenceDirect包含300余种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和2000多种支持开放获取论文的期刊,包含140万篇免费文章,而Elsevier目前推出的新期刊中95%以上是开放获取期刊,其旗下还有SSRN开放获取的在线预印本社区;施普林格·自然目前拥有包括SpringerOpen、BioMedCentral和NatureResearch等550余种开放获取期刊;EBSCO在EBSCO发现服务(EDS)和EBSCOhost中开设索引开放存取数据库,包括来自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的内容;Wiley拥有大约79本高质量的完全OA期刊,影响因子在1到12之间。Wiley对大约一半数量的订阅获取期刊以混合OA模式提供OA选项。2、出版商巨头积极拓展开放获取,新增资源的OA程度越来越高上述出版商巨头均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与OA平台合作、开辟OA数据库、增设OA期刊或加速OA转刊等方式来拓展开放获取资源。新增的期刊中OA的比例越来越高。Wiley采取资源合作的方式拓展开放获取。其于2016年开始与开放获取平台Hindawi合作,通过Hindawi出版商把Wiley-Hindawi的联合品牌出版的九种Wiley的订阅式期刊转换为开放获取期刊。Hindawi负责每种期刊的编辑和制作流程,然后入驻Hindawi的网站。2020年,Wiley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就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建立合作,从2021年1月开始,IET期刊将采用金色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并通过WileyOnlineLibrary为公众提供IET开放获取期刊。Elsevier和EBSCO通过增设OA数据库来拓展开放获取。Elsevier拥有SSRN开放获取的在线预印本社区。EBSCO开设索引开放存取数据库,包括来自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的内容,提供EBSCO电子书开放获取专著专辑。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Wiley以及各个学协会均积极出版开放获取期刊。Elsevier目前推出的新期刊95%以上是开放获取期刊。2021年,Elsevier发表了119000余篇金色开放获取文章,较上一年度实现了超过47%的增长。3、出版商正通过转换协议推进开放获取发展出版商巨头采取和学术机构签署开放获取转换协议的方式来推动开放获取的发展。开放获取转换协议就是将订阅费用和开放出版费用纳入一个统一的协议框架中,将订阅费用再投资于开放获取出版费用,目的就是逐步增加开放获取内容的份额,将订阅成本逐步转换为支付开放出版服务的费用,从而促进从订阅收费向开放获取的出版收费过渡,最终实现完全的开放获取。目前,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和Wiley三家出版巨头均与多个欧美高校和图书馆签署了转换协议。据施普林格·自然统计,2017年以来,随着施普林格·自然达成的转换协议数量的增加,其混合期刊中发布的OA内容增长了近40%。2022年签署转换协议的机构在施普林格·自然上发表的开放获取文章数量增长速度是非转换协议机构的三倍。4、开放获取是趋势但尚未形成主流虽然各出版商巨头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从传统订阅的模式到开放获取的新模式的转变,但目前开放获取内容,特别是金色开放获取资源比例仍然较少,如Elsevier拥有的期刊中,金色期刊比例仅占约22.2%,施普林格·自然的开放获取期刊占比约18.3%,Wiley的金色期刊占比约14.6%。根据首尔国立大学对WOS平台上收录的OA资源比例的统计研究表明,2000年到2021年,WoS平台上可用的OA文章数1200万篇,占比32.4%。按学科类别进行分类统计,OA资源在多学科类别中占比最高,达79%;其次为自然科学类别,占比为21%-46%;卫生和医药类别占比37%-40%;工程类别占比很低,为17%-33%。可见,目前开放获取资源尚未形成主流。参考连接:1.Elsevier,OpenaccessatElsevier[2023-11-29].https://www.elsevier.com/open-access2.科技日报,加州大学与爱思唯尔签署突破性开放出版转换协议2021.3.18[2023-11-29].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3/18/content_1092772.shtml3.SpringerNature,Openaccessjournals[2023-11-29].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cn/open-research/journals-books/journals4.EBSCO,EBSCOOpenAccess[2023-11-29].https://www.ebsco.com/open-access5.Wiley,AboutOurFullyGoldOpenAccessJournals[2023-11-29].https://authorservices.wiley.com/open-research/open-access/about-wiley-open-access/index.html6.DOIT,IET与Wiley宣布建立“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合作关系,2020.7.16[2023-11-29].https://www.doit.com.cn/p/374569.html7.Jeong-WookSeo,Changesintheabsolutenumbersandproportionsofopenaccessarticlesfrom2000to2021basedonthe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abibliometricstudy,ScienceEditing,2023-10,p45-56

美国发布《国家零排放货运走廊战略》2024-3-28

2024年3月12日,美国能源与交通联合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交通部和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国家零排放货运走廊战略》(NationalZero-EmissionFreightCorridorStrategy)。根据该战略,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零排放中型和重型车辆(ZE-MHDV)的销售量至少提升30%,并在2040年实现100%的销售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还计划沿着货运走廊、多式联运货运设施以及高使用率港口,提供充电以及加氢服务。该战略旨在通过公共投资来扩大私营部门动力、重点关注公用事业和监管能源规划、协调行业活动和改善受柴油排放严重影响的当地社区的空气质量。为有效调整公共政策和投资,促进规划落地,美国计划分四个阶段逐步部署国家公路货运网络(NHFN)沿线的基础设施。这些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2024-2027):根据货运量建立优先枢纽。第二阶段(2027-2030):连接关键货运走廊沿线的枢纽。第三阶段(2030-2035):扩大走廊连接,启动网络发展。第四阶段(2035-2040):通过连接区域走廊实现无处不在的接入,实现全国网络。美国国家气候顾问阿里·扎伊迪(AliZaidi)表示:“这是实现环境正义的重大举措——75%的重型卡车交通仅在我们国家4%的道路上行驶,危及我们最脆弱社区的健康。美国政府对这些交通繁忙的道路及其连接的枢纽的零排放基础设施进行了历史性投资,这将迅速改变美国的货运运输并加强美国的创新。通过该政府战略正在为受益于更清洁空气的一线社区、将节省数百万燃料成本的企业以及我们的气候带来双赢。”参议员亚历克斯·帕迪拉(AlexPadilla)表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使我们距离实现零排放交通运输行业又近了一步,为社区提供清洁空气,为投资清洁技术的行业创造市场确定性,并加强我们的供应链。感谢政府推动整个政府的努力,并响应我的呼吁,启动一项加速重型车辆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战略。联邦政府和行业合作伙伴的这种全力以赴的方法将使我们能够实现加州和政府的零排放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美国正持续加码绿氢产业投资与创新。2021年11月,经国会通过,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也称为《两党基础设施法》(BIL),立法授权并拨款620亿美元给美国能源部,其中95亿美元用于发展绿氢。此外,2022年8月,拜登总统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IRA),为氢气提供了额外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包括生产税收抵免以进一步推动美国绿氢市场发展。2023年6月,美国能源部发布《国家绿氢战略与路线图》,该路线图更是强调鼓励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指出要战略性使用绿氢,将绿氢用于那些高效益且能源替代方案有限的领域,如工业部门、重型运输和长时能量储存等。目前,为配合该战略,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宣布在国家公路货运网络和其他主要道路沿线指定国家电动汽车货运走廊。参考文献:[1]JointOfficeofEnergyandTransportation,U.S.DepartmentofEnergy(DOE),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DOT),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EB/OL].(2024-3-11).https://driveelectric.gov/files/zef-corridor-strategy.pdf[2]DepartmentofEnergy(DOE).[EB/OL].(2024-3-12).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releases-first-ever-national-strategy-accelerate-deployment

日本科技相关预算持续增长,且向前沿科技重点领域集中2024-3-26

2024年3月2日,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以多数票通过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预算政府案,并提交参议院审议,为预算在2023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内通过奠定了基础。虽然截至目前日本参议院仍在审议2024财年预算政府案,但根据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政府案,2024财年日本科学技术相关当初预算约为4.86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674亿日元,增幅达1.4%。2020财年以后,日本虽然中央财政收入吃紧,但科技相关预算大幅增长,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重点领域突出,值得关注。一、日本提前达成国家科创五年计划科技预算目标日本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2021~2025财年)就科学技术相关预算设立了更为明确的增长目标,提出5年内总额要达到30万亿日元,较之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财年)增加4万亿日元,并要进一步带动民间研发投资,使得政府与民间研发投资总额达到120万亿日元。岸田文雄于2021年10月1日就任首相以来,在其强力推动下,充分利用补充预算编制,为前沿科技重点领域项目开绿灯,日本国家科学技术相关预算增加明显:2021财年合计约8.18万亿日元(其中,中央政府当初预算和补充预算分别约4.12和3.56万亿日元,地方政府预算约0.50万亿日元),2022财年合计约9.50万亿日元(其中,中央政府当初预算和补充预算分别约4.39和4.61万亿日元,地方政府预算约0.50万亿日元),2023财年合计约9.47万亿日元(其中,中央政府当初预算和补充预算分别约4.79和4.14万亿日元,地方政府预算约0.54万亿日元),加上目前日本参议院正在审议的2024财年当初预算额(约4.86万亿日元),已高达32万亿日元,提前达成第6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设定的目标。二、日本2024财年科技预算同比增加1.4%,科技振兴费增加1.1%日本政府于2023年12月22日制定2024财年预算政府案,之后由于能登半岛发生严重地震灾害,于2024年1月16日对预算案进行了变更,并于1月26日提交国会审议。截至2024年3月26日,日本众议院已经通过该预算案,参议院尚在审议。根据2024财年预算政府案,2024财年日本科学技术相关当初预算约4.86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674亿日元,增幅达到1.4%。从会计分类来看,一般会计部分约3.62万亿日元,其中与研发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振兴费约1.41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151亿日元,增幅达到1.1%),教育振兴资助费约1.01万亿日元,公共事业关系费约0.36万亿日元,防卫关系费约0.27万亿日元,其他费用约0.57万亿日元;特别会计部分约1.24万亿日元,其中能源需求和供给特别帐户约0.77万亿日元,电源开发促进特别帐户约0.19万亿日元,专利约0.11万亿日元,其他约0.17万亿日元。从机构分类来看,政府部门内部单位等分得约2.11万亿日元,占比43.5%,其中约1.90万亿日元用于面向独立行政法人之外的项目,约0.21万亿日元用于面向独立行政法人的财政支出;独立行政法人分得约1.63万亿日元,占比33.6%,其中约1.20万亿日元用于设施建设费补助金等,约0.43万亿日元用于运营费交付金;大学等分得约0.97万亿日元,占比20.1%,其中约0.95万亿日元用于运营费交付金等,约265亿日元用于设施建设费补助金等;特殊法人等分得约0.14万亿日元,占比2.8%。三、日本2024财年文科省、经产省、国交省三大部门获得科技预算最多2024财年日本科学技术相关当初预算获得额度前三的政府部门分别为:文部科学省(约2.06万亿日元),其中约8367亿日元用于国立大学法人运营必要经费、文教设施建设、大型仪器购置及前沿研究推进等,约2377亿日元用于科学研究费资助项目,约1439亿日元用于私立大学经常性补助、研究设备购置等,约1299亿日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日本核能研究开发机构运营费交付金,约1285亿日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运营费交付金及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约1011亿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运营费交付金及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约553亿日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运营费交付金,约275亿日元用于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运营费交付金,约257亿日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运营费交付金及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约169亿日元用于国际宇宙空间站开发,约126亿日元用于推进国际热核融合实验炉计划及核融合领域研发,约110亿日元用于革命性尖端研发支持项目,约92亿日元用于再生医疗、细胞医疗和基因治疗实现加速项目,约31亿日元用于补助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约11亿日元用于推进人工智能等应用的研究数据生态系统构建项目;经济产业省(约1.07万亿日元),其中约2300亿日元用于蓄电池制造供应链韧性强化支持项目,约1200亿日元用于向绿色转型(GX)推进机构出资,约650亿元用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运营费交付金,约410亿日元用于绿色转型领域的深度科技初创企业支持项目,约166亿日元用于碳循环和下一代火力发电技术开发项目;国土交通省(约0.38万亿日元),其中约3053亿日元用于在公共工程推广新技术,约56亿日元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推进项目。此外,防卫省(约0.27万亿日元)、厚生劳动省(约0.22万亿日元)、农林水产省(约0.21万亿日元)、环境省(约0.16万亿日元)、外务省(约0.13万亿日元)、内阁府(约0.12万亿日元)、总务省(约0.11万亿日元)也获得较多科学技术相关预算。四、日本善用补充预算为前沿科技广开绿灯,且重点领域突出虽然近年由于新冠疫情和物价上涨等因素,日本财政状况吃紧,但仍为科学技术预算广开绿灯,其中2022财年科学技术相关补充预算创下日本史上最高,且2023财年继续延续这一趋势。2023年11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的2023财年科学技术相关补充预算约4.14万亿日元,且投向的重点领域突出,其中近2万亿用于追加半导体生产和研发补助,其余重点领域包括绿色转型、经济安保、宇宙开发、健康医疗、数字化转型等。2023财年科学技术相关补充预算获得额度前三的政府部门分别为:经济产业省(约2.52万亿日元),其中约6765亿日元用于后5G信息通信系统基础强化研发项目,约6322亿日元用于确保先进半导体的国内生产基地,约2658亿日元用于蓄电池制造供应链韧性强化支持项目,约2000亿日元用于中小企业生产性革命推进项目,约1291亿日元用于绿色能源汽车推广补助金,约1260亿日元用于与其他府省共同创设宇宙战略基金,约1166亿日元用于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物资供应链韧性强化支持项目;文部科学省(约1.06万亿日元),其中约2701亿日元用于实现“GIGA学校构想”(公立学校信息通信机器更新费补助),约1522亿日元用于射月型研发项目,约1500亿日元用于与其他府省共同创设宇宙战略基金;内阁府(约0.16万亿日元),其中约365亿日元用于健康医疗领域的射月型研发项目等,约357亿日元用于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交付金。参考资料:1.科学技術関係予算-科学技術政策-内閣府.[EB/OL].[2024-3-26].https://www8.cao.go.jp/cstp/budget/index2.html2.令和6年度予算:財務省.[EB/OL].[2024-3-26].https://www.mof.go.jp/policy/budget/budger_workflow/budget/fy2024/fy2024.html3.令和5年度予算:財務省.[EB/OL].[2024-3-26].https://www.mof.go.jp/policy/budget/budger_workflow/budget/fy2023/fy2023.html4.令和6年度予算が衆院可決|お知らせ|ニュース|自由民主党.[EB/OL].[2024-3-26].https://www.jimin.jp/news/information/207740.html5.新年度予算案参院予算委で25日に集中審議自民と立民が合意|NHK|来年度(新年度)予算.[EB/OL].[2024-3-26].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40321/k10014397931000.html

伦敦创意产业十年回顾2024-3-6

2023年11月,大伦敦政府发布了《伦敦创意产业——行业深度剖析》(London’sCreativeIndustrie-Sectordeepdive)报告。该报告基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Sport,DCMS)制定的创意产业定义,评估了伦敦创意产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提供了伦敦创意产业的最新数据和分析。主要发现包括:创意产业在伦敦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之前,2019年伦敦创意产业的总增加值(GVA)为5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005亿元),占伦敦总体的11.5%,高于2010年的10.2%。2019年,伦敦贡献了英国创意产业经济产出的52%。2010年到2019年,伦敦创意产业的GVA增长了46.1%。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伦敦的创意产业GVA为51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705亿元),较2019年下降了6.0%。这一下降幅度低于伦敦的平均水平,但高于全英国创意产业的平均水平。2021年伦敦创意产业提供了795,500个工作岗位,占伦敦总体工作岗位的七分之一(14.7%),高于2010年的10.7%。尽管发生了新冠疫情,但在信息技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行业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从2019年到2021年仍然有所增加。2021年,伦敦的音乐、表演和视觉艺术行业提供了约94,900个工作岗位,占伦敦所有创意产业工作岗位的11.9%。该分行业还以其普及的自雇比例而闻名,占其就业岗位的60.4%。2021年,伦敦创意产业工作岗位的四分之一以上为自雇,几乎是非创意行业的两倍。然而,近年来自雇比例的增长放缓,在新冠疫情后有所下降。2022年,创意产业员工的周薪中位数(786英镑,约合人民币7153元)仍高于伦敦的平均水平(700英镑,约合人民币6370元)。然而,多样性仍然是伦敦创意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伦敦的创意产业比英国其他地区更加多样化,但伦敦的创意产业的劳动力多样性低于伦敦的其他行业。尽管有改善的迹象,但女性、残疾人、老年人以及黑人、亚裔和少数族裔背景者所从事的工作比例仍低于伦敦的平均水平。参考文献[1]GREATERLONDONAUTHORITY.London’sCreativeIndustries-Sectordeepdive[EB/OL].(2023-11-8)[2023-3-4].https://www.london.gov.uk/business-and-economy-publications/londons-creative-industries-sector-deep-dive[2]LUCKHURSTG..London'screativeeconomysupports1.1mjobs,diversitybelowaverage-report[EB/OL].(2023-11-8)[2023-3-4].https://www.thestage.co.uk/news/londons-creative-economy-supports-11m-jobs-diversity-below-average--report

俄乌冲突期间竞争情报对于跨国企业的作用2024-3-22

2023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这场冲突不仅改写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给全球商业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国际商业发展(InternationalBusinessDevelopment,IBD)理论模型,如Uppsala国际化模型、波特的五力分析等,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在稳定环境中国际扩张的理论基础,但无力处理地缘政治动荡这一复杂因素。特别是在如俄乌冲突这样的极端情况下,传统理论未能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变化对企业国际策略的深远影响。竞争情报(CI)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补充。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地缘政治事件、市场动态、消费者行为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等信息,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和预测政治冲突对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CI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在现有IBD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地缘政治因素的考量,从而在制定国际扩张和运营策略时,做到更为全面和前瞻性的决策。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跨国企业急需依靠CI来导航,以确保在动荡中生存和发展。一、竞争情报定义与作用竞争情报,是指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竞争优势,对市场、竞争对手、行业趋势等外部环境进行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过程。在俄乌冲突这样的特殊时期,竞争情报不仅能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动态,更能预测地缘政治变化,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1.市场动态的及时把握•环境分析:在冲突等特殊时期,市场环境会发生快速变化。企业通过竞争情报能及时收集和分析这些变化,如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的变化等,为企业提供实时的市场动态信息。•风险评估:竞争情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由于冲突引发的市场风险,比如资源短缺、货币波动等,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2.竞争对手的策略分析•策略调整: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在特殊时期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变化,企业可以根据竞争态势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确保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机会发现:竞争情报还可以揭示竞争对手的弱点或忽略的领域,为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或者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向。3.行业趋势的前瞻性预测•趋势分析:特殊时期往往加速了某些行业趋势的形成,竞争情报能帮助企业通过分析这些趋势,预见未来发展方向,比如数字化转型、远程工作的普及等。•战略调整:基于趋势预测,企业可以提前进行战略布局,比如投资新兴技术、调整产品线等,以抓住先机。4.地缘政治变化的应对策略•政策分析:在俄乌冲突这样的地缘政治事件中,政策变化对企业影响巨大。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政策动态,评估政策变化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如出口限制、贸易制裁等。•应对策略:企业可以基于这些分析,制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比如市场多元化、供应链的调整等,以减少政治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竞争情报在有如俄乌冲突这样的特殊时期,做出更为明智的战略决策,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挑战,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选择快餐行业跨国企业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二、跨国企业案例分析1.麦当劳——选择退出与品牌重塑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在俄罗斯拥有超过800家分店。面对俄乌冲突,麦当劳快速响应,考虑到品牌形象和道德责任,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这一决策不仅基于对当前政治环境的评估,也是竞争情报在实践中的应用。麦当劳的退出过程中,竞争情报帮助企业评估了市场风险、消费者态度和供应链稳定性,确保了品牌长期价值的保护。2.百胜餐饮集团——策略调整与市场重定位与麦当劳的全面退出不同,百胜餐饮集团选择了更为灵活的策略。作为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在评估了竞争情报后,决定保留在俄罗斯的业务,但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策略,包括加强供应链本地化、调整营销策略,以及通过慈善捐赠展现社会责任。这些举措体现了竞争情报在帮助企业适应复杂环境、确保持续运营中的关键作用。3.赛百味——面对挑战的品牌策略赛百味在俄罗斯的运营模式主要基于特许经营,这使得其面对冲突的策略与麦当劳和百胜有所不同。赛百味依托竞争情报,分析了品牌声誉、消费者反应和经营风险,最终选择继续在俄市场营业,同时加大对本地社区的支持力度,以减轻冲突对品牌的负面影响。麦当劳、百胜餐饮集团和赛百味在俄乌冲突期间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是基于对地缘政治局势深入分析的结果。这些企业不仅评估了冲突对当地市场的直接影响,还考虑了品牌声誉、消费者态度以及潜在的法律和贸易制裁风险。由此可见,CI的集成不仅丰富了IBD理论,也为企业提供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实用策略。三、竞争情报的战略意义以上案例展示了竞争情报在危机期间对跨国企业战略决策的重大影响。首先,通过实时监控外部环境、深度分析对手策略、前瞻洞察行业趋势、评估应对政治风险,竞争情报为企业提供了关键信息,帮助它们在不确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作出了明智的决策。其次,竞争情报的融合为现有IBD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当今多变的国际商业环境。对于希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将竞争情报作为地缘政治分析工具纳入战略规划过程,已成为一种新的必要条件。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更能在长远中保护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高效的竞争情报系统,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和危机。参考文献:[1]MADUREIRAL.CompetitiveIntelligenceandInternationalBusinessDevelopmentStrategiesforMultinationalEnterprisesinConflictZones:AStudyoftheFast-FoodIndustryDuringtheRussia-UkraineConflict[J].JournalofIntelligenceStudiesinBusiness,2023,13(specialissue1):10-32.[2]陈煦.“围观”俄美经济战[EB/OL].[2024-03-22].http://ci1st.istis.sh.cn/CN/news/news165.shtml.[3]孟建国,AARONK,ADAMS.中国供应商和摩洛哥港口:俄罗斯如何绕过全球科技制裁[EB/OL].[2024-03-22].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31220/russia-flouts-global-tech-bans/.